当前位置:首页
> 新闻中心 > 县市体育

尤溪青山绿水间,竞逐谁是最“铁”!
发布日期:2025-04-28 16:01       信息来源:新媒体拓展部         

4月20日上午7时,临海市尤溪镇龙门水库,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极限运动健将,上演了一场速度与激情。

1.5公里游泳、35公里骑行、25公里越野跑——盘山公路“九曲十八弯”化作骑行赛道,千年古道成为越野跑的天然路径,山水间的“劣势”被巧妙转化为赛事“特色”。

这场令人瞩目的赛事,不仅让千年古镇化身活力赛场,更以山水为纸、运动作笔,绘就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生动图景。

“山路劣势”转化为“赛道优势”

“这里的赛道兼具狂野与诗意,堪称‘梦中情路’!”被称作“中国铁人三项第一人”的党琦,去年以选手身份征服山野,今年在解说席俯瞰全貌。

尤溪曾因“九山半水半分田”的地理困局陷入发展迷思。直到3年前,当地决策者从群山褶皱里读懂了“绿水青山”的另一种可能:化崎岖为奇崛。

那些曾被视作发展桎梏的“九曲十八弯”盘山公路、千年苔痕斑驳的义城古道,在临海登山路跑协会会长陈东辉团队的巧思中,化为“毛细血管”,串联起江南大峡谷、樱花云谷的生态项链。

村民们自发清理古道的身影,让这条生态赛道,更添人文温度。

正是这一众志成城,2023年尤溪镇成为全国首个举办铁三越野赛事的乡镇。

今年,赛事创新的“1+3”赛事架构,更是打开了全民参与的嘉年华。数据显示,3届赛事累计吸引20国4000余名选手,带动消费超1000万元,赛事期间短视频覆盖观众过亿人次,让“冷资源”释放“热效应”。

“体育动能”转为“共富引擎”

赛道上疾驰的车轮,正转动着山乡的共富齿轮。

紫升村通过“三合三金”模式打造出自行车赛、嬉水节等特色IP,实现户均增收2万元;梅兰村的无名荒山蜕变为投资2亿元的樱花主题园区,印证着赛事带来的虹吸效应;下涨村的12间共富客栈与沙辽村的“机车+土产”创意市集,则开辟出文体旅融合的新商业模式。

从尤溪走出的全球拉链巨头伟星集团,以赛事冠名实现“体育+制造”的反哺闭环——年产10亿米拉链织就的,不仅是航天服与奥运装备的荣誉,更是乡土产业链的深情反哺,实现尤溪知名度、赛事口碑与品牌价值的共同提升。

在龙门景区,省级铁三训练基地的蓝图已现。基地计划引入专业队伍驻训和举办常态化赛事活动,变“短期流量”为“长期留量”。基地建成后,预计年新增游客超5万人次,推动周边民宿升级、餐饮扩容和农特产品品牌化。

 “此外,我们依托环浙步道、省级古道等资源,开发‘赛事+徒步+研学’主题旅游线路,形成‘淡季不淡、旺季更旺’的全域旅游格局,持续为乡村产业造血。”尤溪镇党委书记王天亚介绍。

“卖风景”转向“卖生活方式”

蒸汽氤氲的竹蒸笼前,村民朱兰英将番薯庆糕递给外国选手的画面,定格了古镇焕新的生动瞬间。“我们尤溪山水养人,美食更好吃。”她笑着用方言夹杂的手势,向世界发出邀请。

来自重庆的选手张杰第一次踏足临海,这次比赛中同时拿下25公里越野赛的第二名和铁人三项男子个人组的第一名。丰富的补给点和沿路村民举着加油牌“投喂”的生动场景,刷新了他对这座小镇的好感度。

赛事期间,美食市集同步登场。尤溪老街上,越剧唱腔婉转,非遗展演、共富市集、稻田美食节吸引游客深度体验“吃购游”一体化服务。尤溪镇还以“尤溪有戏”文化品牌为核,升级乡村文化旅游节为生活季,孵化宋韵文化节、山谷音乐会等IP,推动古镇从“卖风景”转向“卖生活方式”。

义城村的越剧传承更是一段佳话。20世纪30年代,越剧泰斗尹桂芳曾在此授艺,孕育出“爬山戏”“田岗戏”等地方戏种。如今,村里组建文艺轻骑兵队伍,将老校舍改造为义城书房,并引入文化特派员策划“六个一”工程,让越剧文化在炊烟中延续,吸引游客体验“访古道、品戏曲、听乡音”的深度文化之旅。

如何更好地让山水“活”起来、文化“潮”起来?在刚刚落幕的人才入乡签约会上,6位主理人携高端民宿、山野咖啡实验室等项目落户。未来3年,他们与80万元乡创基金的共振,将成为当地文旅产业跃升的“关键棋子”。

随着苍山隧道贯通交通末梢,樱花云谷绽放山涧,这座千年古镇的山水竞合之路,正在续写“两山”转化的新篇章。

【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】

分享到: